纖維是什么
發布時間:
2019-12-06 13:01
來源:
纖維(Fibre)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一個詞,在人的飲食和動物飼料中,日糧纖維都占有一個重要角色。尤其是對于草食性動物,日糧纖維含量對其生理健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我國實驗動物配合飼料營養成分國家標準(GB14924.3-2010)中規定,草食性實驗動物(兔、豚鼠)的飼料粗纖維(Crude Fiber, CF)含量需在10%-15%之間。那么 , 究竟纖維是什么呢?粗纖維又是什么呢?
最開始日糧纖維一般定義為“植物細胞中對哺乳動物內源消化酶消化和吸收具有抗性的結構和成分”。在此之后又有研究人員將其定義為“不能被哺乳動物體內消化道分泌的消化酶所消化的所有飼料成分”。這些定義都有一定局限性。目前比較公認的定義是指: 飼料中那些來源于植物,但又不能被動物胰腺或小腸消化酶所消化的細胞壁成分。
如果我們將纖維根據其結構和性質進行分類,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為水不溶性纖維,這其中又包括木質素、纖維素、半纖維素以及不溶于水的果膠部分等成分;另一類為水溶性非淀粉多糖,包括部分β-葡聚糖、阿拉伯木聚糖、果膠質和部分半纖維素。其中,木質素是唯一的非碳水化合物成分。
通過以上介紹,我們大體了解了纖維是什么成分。那國標中規定的粗纖維又是什么呢?等同于纖維嗎?
對日糧營養稍有了解的朋友,可能都聽說粗纖維,中性洗滌纖維(Neutral Detergent Fibre, NDF),酸性洗滌纖維(Acid Detergent Fiber, ADF)這些詞匯。細心的朋友還會發現,通常NDF,ADF的含量要高于CF。這幾個纖維之間又存在什么樣的關系呢?
首先,粗纖維并不是一個確切的化學實體,只是在公認的強制規定條件下測出的概略成分。通過酸堿洗滌法,先用酸處理,然后再用堿水解,提取纖維殘留物。這種方法測出的纖維是以纖維素為主, 還有少量半纖維素和木質素等。但不同來源纖維殘留物的化學成分存在高度的差異性。
鑒于粗纖維測定方法的缺點,Van Soest于1967年提出了中性洗滌纖維和酸性洗滌纖維的測定方法,并得到了不斷地完善。中性洗滌纖維法是采用熱的中性洗滌劑分離細胞壁中的不溶性纖維成分。由于大部分的果膠質被溶解,因此分理出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這樣的不溶性纖維成分。酸性洗滌纖維法是采用酸性洗滌劑分離出纖維素和木質素等纖維成
分。若是再用強酸溶解纖維素,就能從ADF的殘渣中分離出木質素。
因此,簡單的說NDF主要包括原料中的木質素、纖維素還有大部分的半纖維,ADF主要包括木質素、纖維素。
纖維是日糧中具有特殊營養生理作用的復合成分。對于食草性動物來說,纖維具有重要作用。以兔子為例,纖維作為盲腸微生物發酵底物可以產生揮發性脂肪酸為家兔提供能量,同時還可以刺激消化道的蠕動和提高食糜外流速度,維持家兔正常的消化生理,對其生產性能、腸道形態、盲腸發酵和腹瀉率都有影響。因此有必要更全面的了解纖維,設置更合理的纖維成分和含量,以保證動物健康生長。